原文刊登于2015-07期《摄影与摄像》杂志
前期拍摄
这幅《古城门》拍于安徽凤阳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明朝中都古城遗址。它是是明朝正式决定设立的第一座皇宫,早于现北京故宫47年,中都城于洪武二年(1369年)九月动工兴建,于洪武八年(1375年)四月停建,共历时六年。其中大部分项目已经完工。中都城的建筑布局的基本特点是对称,它与南京、北京两城大体相似,其午门须弥座和太和殿石础的雕饰,在规制与奢华程度方面均超过北京故宫。
六百年过去了,如今只剩下午门、西华门两座城门,《古城门》是在午门上拍摄的,我将相机放在地面拍摄的。
《古城门》原图
创意理念
《古城门》构图比较新颖,但后来重建的城墙墙体比较新,缺少古朴的韵味,我尝试用Photoshop中的“正常”模式,及其它工具将此作制作成怀旧的效果。
后期制作
1.在Photoshop CC中,单击菜单命令【文件】/【打开】,弹出【打开】对话框,选择《古城门》原图,单击【打开】按钮,打开此图,击活【通道】调板,见步骤图-1。
步骤图-1
2.单击选择红通道,我们会见到一个灰色图像,再单击RGB复合通道缩览图前的小眼睛图标,使RGB复合通道可见,这样可以在彩色图像可见的情况下,单独对红通道进行编辑,见步骤图-2。
步骤图-2
3.单击菜单命令【图像】/【应用图像】,打开“应用图像”对话框,见步骤图-3。
步骤图-3
4.在打开的“应用图像”对话框中,设置通道为“RGB”,混合为“正常”单击【确定】按钮。由于RGB复合通道的灰度版本的高光区域较之红通道为暗,因这样设置过滤了图像中的大部分红色,经“应用图像”处理后的图像偏青,见步骤图-4。
步骤图-4
5.重复步骤3,在打开的“应用图像”对话框中,设置通道为“RGB”,混合为“正常”单击【确定】按钮。因该图中绿色偏少,虽然红通道已经改变,其它变化不大,图像中的人物红色服装饱和度降低,见步骤图-5。
步骤图-5
6.重复步骤3,在打开的“应用图像”对话框中,设置通道为“RGB”,混合为“正常”单击【确定】按钮。RGB通道经过前两步操作,整体饱和度进一步降低,图片略显偏黄,见步骤图-6。
步骤图-6
7.提高图片饱和度。击活【调整】调板,单击【创建新的色相/饱和度调整图层】图标,在【属性】调板中,弹出“色相/饱和度”对话框,将“饱和度”增加到“46”,见步骤图-7。
步骤图-7
8.为了制作成怀旧照片,还要将照片处理成皱纹状,先将一张白纸如错揉搓一下后铺平,用数码相机拍下,导入计算机中,保存《揉搓的纸》为“PSD”文件格式,见步骤图-8。
步骤图-8
9.按组合键【Ctrl + Shift + E】合并可见图层,单击菜单命令【滤镜】/【滤镜库】,打开“滤镜库”对话框,见步骤图-9。
步骤图-9
10.在“滤镜库”对话框中,选择“纹理”/“纹理化”滤镜,单击“载入纹理”菜单命令图标(图中红色箭头处),选择“载入纹理”,见步骤图-10。
步骤图-10
11.在弹出的“载入纹理”对话框中,选择刚存储的《揉搓的纸》“PSD”文件,再单击“打开”见步骤图-11。
步骤图-11
12.在右上侧调整栏中,将“缩放”调为“187%”,“凸现”调为“50”,“光照”选择为“右上”,单击【确定】按钮,见步骤图-12。
步骤图-12
13.这一步用画笔笔刷制作污渍效果。单击【图层】调板下方的【创建新图层】按钮,新建透明【图层1】,再按【D】键设前景色为黑色 ,选工具箱中【画笔】工具,单击工具选项栏中【画笔】按钮边三角形的图标,打开【画笔预设】选取对话框,我分别先后选择2322、2062、2292号“污渍”三种画笔笔刷(注:这些画笔笔刷可以从网上免费或付费购买下载),见步骤图-13。
步骤图-13
14.在工具选项栏中,画笔的“大小”调为适合的大小,不透明度:100%,在画面上单击,瞬间污渍的效果呈现在画面中,再选用另一“污渍”画笔笔刷,在画面上单击,再重复一次上述动作,画面上呈现了三种不同形状的污渍效果,见步骤图-14。
步骤图-14
15.污渍效果太明显了,需要做减弱处理。单击【图层】调板上方的【混合】模式,改【正常】为【叠加】,再将【图层】调板右上方的【不透明度】改为72%,见步骤图-15。
步骤图-15
最后按组合键【Ctrl+ E】向下合并图层,一幅有污渍、皱纹状的《古城门》制作成功 。
做旧的《古城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