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D和素材下载地址
http://pan.baidu.com/s/1slnuCKd
一、创建3D文本
创建一个1300x1300px的新文档,然后用合适的字体(这里我用的是Ebrima Bold)创建一个全大写的文本,字体大小设置为90磅,字距设置为30(依字体不同可微调)。执行3D→从所选图形新建3D图层。
这样,我们就从文本图层创建了一个3D网格出来:
我们主要通过两个面板来控制和调整这个3D模型:“3D”面板和“属性”面板,如果你的界面上没有那你就去窗口(快捷键:alt+w)找一下,打上勾。
如图所示(我习惯把两个面板拖出来并排操作):
“3D”窗口里包含了当前我们3D场景里所有的组成部分“组件”,(包括灯光、模型、相机等)当你点选这些组件的名称标签时,在“属性”面板中就会出现对应的属性设置。注意设置属性前先在“3D”面板中选中正确的“组件”标签。
选中移动工具(没错就是普通的移动工具),你会看到界面上方出现这几个工具:
如果你第一次用这些工具,我建议你把每个工具都试一遍,体会下他们的作用。点击对应的工具,在视图内拖动,多做♂几次。在此简单整理各个工具的作用:
环绕移动3D相机:以当前相机中心为轴点,环绕这个轴点运动(在球面上移动而且始终对准圆心);
滚动3D相机:把相机当成一个圆柱,圆柱的顶面就是摄像机的镜头,当圆柱滚动时,镜头也像轮子那样转动,它拍摄到的画面也会相应地滚动;
平移3D相机:上下左右平移相机;
滑动3D相机:不是很清楚,和平移效果差不多;
变焦3D相机:实际上并没有变焦,可以理解为镜头拉近/拉远灬前/后平移相机。
二、调整3D物体与“凸出”设置
在“3D”面板选中3D网格物体(名字就是你的文本内容),然后在“属性面板中”设置“凸出深度”为15像素:
点击属性面板中的“盖子”按钮,并设置“斜面”下的“宽度”为“1%”:
有的朋友可能不知道我们这一步在干啥,如果你也有疑问的话,就滚动数遍滚轮把刚才的宽度参数设置为更大看看模型的变化就知道了。
三、修改3D物体的材质
在“3D”面板中“COLORFUL”的子物体中选中除“凸出材质”之外的所有材质,然后在“属性”面板中设置如下参数:
漫射:211,211,211;
镜像:180,180,180;
闪亮: 80%;
其他参数默认不变。
如图所示:
这时候我们的3D模型是这样的:
选中刚刚我们没选中的凸出材质,设置如下参数:
漫射:121,222,209;
镜像:20,41,42;
闪亮:80%;
其他参数默认不变。
还是刚才的面板,点击“发光”后面的文件夹icon,选择“新建纹理”(如果没有新建纹理这个选项的话,就选择“编辑纹理”):
四、新建一张发光贴图
在新打开的文件中,复制背景层,然后为新层添加图层样式,点击“渐变叠加”标签。
注意:勾选“仿色”;角度为0;
设置渐变的颜色变化(参数不固定,总之让渐变看起来像一个光谱就可以了,我会告诉你我用的默认预设?)。
效果如图:
设置完图层样式之后,再添加一个色阶调整层,混合模式改为明度并修改参数如图:
贴图的图层结构是这样的:
保存这张渐变图,然后回到我们的3D文字,发光纹理已经加上去了呢。
五、添加一个3D背景
设置前景色为白色,选择“矩形”工具,在画布上任意一点单击,调出“创建矩形”对话框,创建一个宽1560像素,高1750像素,填充色为白色的矩形。
点击确定之后,执行3D→从所选路径新建3D图层,这样我们就在场景中新建了一个3D物体,相应地在“3D”面板下就粗线了这个物体的选择按钮:
选中它,在“属性”面板中设置“凸出深度”为1像素。
点击“3D”面板中的“当前视图”,然后在“属性”面板中的“视图”下拉框中,选择3D文本的图层名。
按住ctrl键同时选中两个3D图层,执行3D→合并3D图层;
然后,如果你是初次使用PS 3D功能,且没有操作三维软件的经验的话,你可能会懵逼。
不管发生什么都不要急,先用“变焦3D相机”工具把相机拉远了看看(选中该工具,鼠标向下拖拽,一下不行拽两下)。
然后用“环绕移动3D摄影机”工具环绕移动一下角度,你基本就能知道整个场景现在的状况了,如果严格按照教程做下来的话,你看到的应该是类似这样的画面:
屑!这个白板把我们的文字挡住了!
接下来把平板拉到文字后面,选择3d图层,然后是移动工具 ,点击白板物体,在平板的虚拟中心点我们会看到这个东西(外形像直角坐标系,相机要拖到足够远的位置才能看到哦):
这东西浑身是宝,鼠标移到它上面可以看到他的各个操作柄的功能。
点击图中红圈的位置进行拖拽(Z轴方向平移),调整白板和文字的相对位置。
点击白板,设置其前膨胀材质参数:
镜像:51,51,51;
闪亮:90%;
六、如何调整3D场景的光照
选择“无限光1”标签,设置其“强度”和“柔和度”都为30%:
用移动工具调整这个光源,达到如图所示的角度:
也可以通过“属性”面板下的数字化标签来调整。
选择“环境”标签,选择IBL后的图形icon →“替换贴图”,在弹出的对话框右下角的格式中选择“.HDR”格式(如果你不喜欢我们给出的素材也可以自己搜一张,百度关键词'HDR贴图'即可):
再选择我们要添加的图像(素材)→打开,这时我们会看到场景中出现了一个“金属球”样子的东西,这个就是我们的“环境”物体(为了便于理解姑且这么叫),在“3D”面板中选择“环境”标签即可对其进行操作:
在“属性”面板中调整其强度为65%左右,“地面”的“阴影”“不透明度”设置为0%,如图所示:
旋转这个球,得到你想要的结果。
用这些工具调整相机的位置,得到你想要的构图。
执行3D→渲染,然后沏一杯茶,等待结果。